从一般意义上说,Session
建立与数据库的所有对话,并代表您在其生命周期中加载或关联的所有对象的“保留区”。It provides the entrypoint to acquire a Query
object, which sends queries to the database using the Session
object’s current database connection, populating result rows into objects that are then stored in the Session
, inside a structure called the Identity Map - a data structure that maintains unique copies of each object, where “unique” means “only one object with a particular primary key”.
Session
以基本无状态的形式开始。一旦查询被发布或其他对象被持久化,它就会从Engine
请求连接资源,该连接资源与Session
本身或映射的Table
正在操作的对象。这个连接代表一个正在进行的事务,它在指示Session
提交或回滚其挂起状态之前一直有效。
All changes to objects maintained by a Session
are tracked - before the database is queried again or before the current transaction is committed, it flushes all pending changes to the database. 这被称为工作单元模式。
当使用Session
时,重要的是要注意与它关联的对象是由Session
保存的事务的代理对象有很多事件会导致对象重新访问数据库以保持同步。可以从Session
中“分离”对象,并继续使用它们,虽然这种做法有其警告。通常情况下,当您想再次使用它们时,您会将分离的对象与另一个Session
重新关联,以便它们可以恢复表示数据库状态的常规任务。
Session
is a regular Python class which can be directly instantiated. 但是,为了标准化会话配置和获取方式,sessionmaker
类通常用于创建顶级Session
配置,然后可以在整个应用程序中使用,而不需要重复配置参数。
sessionmaker
的用法如下所示:
from sqlalchemy import create_engine
from sqlalchemy.orm import sessionmaker
# an Engine, which the Session will use for connection
# resources
some_engine = create_engine('postgresql://scott:tiger@localhost/')
# create a configured "Session" class
Session = sessionmaker(bind=some_engine)
# create a Session
session = Session()
# work with sess
myobject = MyObject('foo', 'bar')
session.add(myobject)
session.commit()
以上,sessionmaker
调用为我们创建了一个工厂,我们将其分配给名为Session
的名称。这个工厂被调用时,将使用我们给出的配置参数创建一个新的Session
对象。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情况下,我们已经配置工厂为连接资源指定特定的Engine
。
A typical setup will associate the sessionmaker
with an Engine
, so that each Session
generated will use this Engine
to acquire connection resources. 可以使用bind
参数设置该关联,如上例所示。
在编写应用程序时,将sessionmaker
工厂放在全局级别。这个工厂可以被其余的应用程序用作新的Session
实例的源,保持Session
对象在一个地方被构建的配置。
sessionmaker
工厂也可以与其他助手一起使用,这些助手将传递用户定义的sessionmaker
,然后由助手维护。其中一些帮助程序在When do I construct a Session, when do I commit it, and when do I close it?。
一个常见的场景是在模块导入时调用sessionmaker
,但是要生成一个或多个与sessionmaker
关联的Engine
尚未进行。对于这个用例,sessionmaker
结构提供了sessionmaker.configure()
方法,该方法将其他配置指令放入现有的sessionmaker
当构造被调用时发生:
from sqlalchemy.orm import sessionmaker
from sqlalchemy import create_engine
# configure Session class with desired options
Session = sessionmaker()
# later, we create the engine
engine = create_engine('postgresql://...')
# associate it with our custom Session class
Session.configure(bind=engine)
# work with the session
session = Session()
For the use case where an application needs to create a new Session
with special arguments that deviate from what is normally used throughout the application, such as a Session
that binds to an alternate source of connectivity, or a Session
that should have other arguments such as expire_on_commit
established differently from what most of the application wants, specific arguments can be passed to the sessionmaker
factory’s sessionmaker.__call__()
method. 这些参数将覆盖已经放置的任何配置,比如下面的,其中针对特定Connection
构建新的Session
:
# at the module level, the global sessionmaker,
# bound to a specific Engine
Session = sessionmaker(bind=engine)
# later, some unit of code wants to create a
# Session that is bound to a specific Connection
conn = engine.connect()
session = Session(bind=conn)
将Session
与特定Connection
关联的典型基本原理是维护外部事务的测试夹具 - 参见Joining a Session into an External Transaction (such as for test suites)为例。
到此为止,许多用户已经对会话有疑问。本节介绍使用Session
时出现的最基本问题的迷你常见问题解答(请注意,我们也有一个real FAQ)。
sessionmaker
?¶只有一次,在应用程序的全局范围内。它应该被看作是应用程序配置的一部分。例如,如果您的应用程序在一个包中包含三个.py文件,则可以将sessionmaker
行放入__init__.py
文件中;从这一点上你的其他模块说“从mypackage导入会话”。That way, everyone else just uses Session()
, and the configuration of that session is controlled by that central point.
If your application starts up, does imports, but does not know what database it’s going to be connecting to, you can bind the Session
at the “class” level to the engine later on, using sessionmaker.configure()
.
在本节的例子中,我们经常会在实际调用Session
的行的上方创建sessionmaker
。但这仅仅是为了例子!实际上,sessionmaker
可能位于模块级别的某处。实例化Session
的调用将被放置在数据库对话开始的应用程序中。
Session
,我什么时候提交它,什么时候关闭它?TL;博士;
一个Session
通常是在逻辑操作开始时建立的,在这个逻辑操作中数据库访问是潜在的预期。
无论何时用于与数据库交谈,Session
在开始通信时都会立即开始数据库事务。假设autocommit
标志保留为建议的False
缺省值,则此事务将继续进行,直至Session
被回退,落实或关闭。Session
将在上一次交易结束后再次使用时开始新的交易;由此可见,Session
能够在多次交易中获得生命周期,但一次只能有一次。我们将这两个概念称为事务范围和会话范围。
这里的含义是,SQLAlchemy ORM鼓励开发人员在他们的应用程序中建立这两个范围,不仅包括范围的开始和结束时间,还包括范围的范围,例如一个Session
开发人员决定这个范围的负担是SQLAlchemy ORM必须对如何使用数据库有强烈意见的一个领域。unit of work模式具体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变化并周期性地清除它们,保持内存中状态与已知在本地事务中存在的状态同步。这种模式只有在有意义的事务范围到位时才有效。
确定开始和结束Session
范围的最佳点通常不是很难,尽管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体系结构可能会引入具有挑战性的情况。
通常的选择是在事务结束的同时拆除Session
,这意味着事务和会话范围是相同的。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它消除了将会话范围视为与事务范围分开的需要。
虽然关于如何确定事务范围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建议,但有一些常见模式。特别是如果你正在编写一个Web应用程序,那么这个选择已经非常成熟。
Web应用程序是最简单的情况,因为这样的应用程序已经围绕一个一致的范围构建 - 这是请求,它表示来自浏览器的传入请求,处理该请求以制定一个响应,最后将该响应交付给客户。然后,将Web应用程序与Session
集成是将Session
范围与请求范围关联的简单任务。Session
可以在请求开始时建立,也可以使用延迟初始化模式,该模式在需要时立即建立。然后,请求继续进行,其中一些系统已经到位,应用程序逻辑可以以与访问实际请求对象的方式相关的方式访问当前的Session
。当请求结束时,通常通过使用由Web框架提供的事件挂钩,Session
也被拆除。The transaction used by the Session
may also be committed at this point, or alternatively the application may opt for an explicit commit pattern, only committing for those requests where one is warranted, but still always tearing down the Session
unconditionally at the end.
一些Web框架包含基础设施,以协助完成将Session
的生命周期与Web请求的寿命对齐的任务。这包括用于与Flask Web框架结合使用的Flask-SQLAlchemy等产品,以及通常与Pyramid框架一起使用的Zope-SQLAlchemy。SQLAlchemy建议将这些产品用作可用的。
In those situations where the integration libraries are not provided or are insufficient, SQLAlchemy includes its own “helper” class known as scoped_session
. 有关该对象使用的教程位于Contextual/Thread-local Sessions。它提供了将Session
与当前线程关联的快速方法,以及将Session
对象与其他类型的作用域相关联的模式。
如前所述,对于非Web应用程序,没有明确的模式,因为应用程序本身并不只有一种架构模式。最好的策略是尝试划定“操作”,即特定线程开始在一段时间内执行一系列操作的点,这些操作可以在最后执行。一些例子:
Session
,在该分支的“作业”生命周期中使用该Session
处理,然后在作业完成时将其撕下。Session
,并在程序完成其任务时提交。Session
的范围可能最好在用户生成事件的范围内,例如按钮按钮。或者,范围可以对应于明确的用户交互,诸如用户“打开”一系列记录,然后“保存”它们。As a general rule, the application should manage the lifecycle of the session externally to functions that deal with specific data. 这是一个关键问题的基本分离,它使得特定于数据的操作不受他们访问和操作数据的上下文的影响。
例如。 不要这样做:
### this is the **wrong way to do it** ###
class ThingOne(object):
def go(self):
session = Session()
try:
session.query(FooBar).update({"x": 5})
session.commit()
except:
session.rollback()
raise
class ThingTwo(object):
def go(self):
session = Session()
try:
session.query(Widget).update({"q": 18})
session.commit()
except:
session.rollback()
raise
def run_my_program():
ThingOne().go()
ThingTwo().go()
保持会话(通常是交易)的生命周期独立和外部:
### this is a **better** (but not the only) way to do it ###
class ThingOne(object):
def go(self, session):
session.query(FooBar).update({"x": 5})
class ThingTwo(object):
def go(self, session):
session.query(Widget).update({"q": 18})
def run_my_program():
session = Session()
try:
ThingOne().go(session)
ThingTwo().go(session)
session.commit()
except:
session.rollback()
raise
finally:
session.close()
高级开发人员将尽量保持会话,事务和异常管理的细节,尽可能避免程序工作的细节。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上下文管理器进一步分离关注点:
### another way (but again *not the only way*) to do it ###
from contextlib import contextmanager
@contextmanager
def session_scope():
"""Provide a transactional scope around a series of operations."""
session = Session()
try:
yield session
session.commit()
except:
session.rollback()
raise
finally:
session.close()
def run_my_program():
with session_scope() as session:
ThingOne().go(session)
ThingTwo().go(session)
Yeee ...没有。它有点用作缓存,因为它实现了identity map模式,并存储了键入其主键的对象。但是,它不会执行任何类型的查询缓存。这意味着,如果你说session.query(Foo).filter_by(name='bar')
,即使Foo(name='bar')
在身份地图中,会议不知道这一点。它必须向数据库发出SQL,取回行,然后当它看到行中的主键时,然后它可以查看本地标识映射并查看该对象已经存在。只有当你说query.get({some primary key))
Session
此外,Session会默认使用弱引用存储对象实例。这也违背了将会话用作缓存的目的。
Session
不是被设计成一个全局对象,每个人都可以作为对象的“注册表”进行咨询。这更像是一个二级缓存的工作。SQLAlchemy使用dogpile.cache,通过Dogpile Caching示例提供了实现二级缓存的模式。
Session
?¶使用Session
上的object_session()
classmethod:
session = Session.object_session(someobject)
更新的Runtime Inspection API系统也可以使用:
from sqlalchemy import inspect
session = inspect(someobject).session
Session
非常适用于非并发方式,这通常意味着一次只有一个线程。
Session
应该以这样一种方式使用,即单个事务中的一系列操作存在一个实例。获得这种效果的一种便捷方法是将Session
与当前线程相关联(请参阅Contextual/Thread-local Sessions以了解有关背景信息)。另一种方法是使用Session
在函数之间传递的模式,否则不与其他线程共享。
更重要的一点是,你不应该要使用多个并发线程的会话。这就好比让一家餐厅的每个人都从同一个盘子吃东西。会话是一个本地“工作空间”,您可以使用它来完成一组特定的任务;您不希望或需要与其他正在执行其他任务的线程共享该会话。
确保Session
一次只用于单个并发线程中称为“无共享”方法来实现并发。但实际上,不共享Session
意味着更重要的模式;它不仅意味着Session
对象本身,而且与该Session关联的所有对象都必须保持在单个并发线程的范围内。与Session
关联的一组映射对象本质上是对通过数据库连接访问的数据库行中的数据的代理,所以就像Session
本身一样,整个对象集实际上只是数据库连接(或连接)的大规模代理。最终,它主要是我们远离并发访问的DBAPI连接本身;但由于Session
及与其关联的所有对象都是该DBAPI连接的所有代理,因此整个图对于并发访问基本上不安全。
If there are in fact multiple threads participating in the same task, then you may consider sharing the session and its objects between those threads; however, in this extremely unusual scenario the application would need to ensure that a proper locking scheme is implemented so that there isn’t concurrent access to the Session
or its state. 对这种情况更常见的做法是每个并发线程维护一个Session
,而不是从一个Session
复制对象到另一个使用Session.merge()
方法将对象的状态复制到不同的Session
本地的新对象中。
这里介绍最基本的Session
使用模式。
query()
函数接受一个或多个实体并返回一个新的Query
对象,该对象将在本会话的上下文中发出映射器查询。实体被定义为映射类,Mapper
对象,启用orm的描述符或AliasedClass
对象:
# query from a class
session.query(User).filter_by(name='ed').all()
# query with multiple classes, returns tuples
session.query(User, Address).join('addresses').filter_by(name='ed').all()
# query using orm-enabled descriptors
session.query(User.name, User.fullname).all()
# query from a mapper
user_mapper = class_mapper(User)
session.query(user_mapper)
当Query
返回结果时,实例化的每个对象都存储在标识映射中。当一行匹配已经存在的对象时,返回相同的对象。In the latter case, whether or not the row is populated onto an existing object depends upon whether the attributes of the instance have been expired or not. 默认配置的Session
会自动将所有实例沿着事务边界过期,因此对于通常是孤立的事务,应该不存在表示与当前事务相关的陈旧数据的实例的任何问题。
Query
对象在Object Relational Tutorial中有详细介绍,并在query_api_toplevel中进一步介绍。
add()
用于在实例中放置实例。对于transient(即全新的)实例,这将在下一次刷新时产生INSERT的效果。对于持久(即由此会话加载)的实例,它们已经存在并且不需要被添加。已分离的实例(即已从会话中删除)可以使用此方法重新与会话相关联:
user1 = User(name='user1')
user2 = User(name='user2')
session.add(user1)
session.add(user2)
session.commit() # write changes to the database
要一次向会话添加项目列表,请使用add_all()
:
session.add_all([item1, item2, item3])
delete()
方法将一个实例放入要标记为已删除的Session对象列表中:
# mark two objects to be deleted
session.delete(obj1)
session.delete(obj2)
# commit (or flush)
session.commit()
关于delete()
出现的常见混淆是当集合的成员对象被删除时。集合成员被标记为从数据库中删除时,这不会影响集合本身在内存中,直到集合过期。下面我们举例说明即使在Address
对象被标记为删除之后,即使在刷新之后,它仍然存在于与父User
关联的集合中:
>>> address = user.addresses[1]
>>> session.delete(address)
>>> session.flush()
>>> address in user.addresses
True
当上述会话提交时,所有属性都已过期。user.addresses
的下一次访问将重新加载集合,从而显示所需的状态:
>>> session.commit()
>>> address in user.addresses
False
删除集合中项目的通常做法是直接使用delete()
,而是使用级联行为自从从父集合中删除对象后自动调用删除。delete-orphan
级联完成了这一点,如下例所示:
mapper(User, users_table, properties={
'addresses':relationship(Address, cascade="all, delete, delete-orphan")
})
del user.addresses[1]
session.flush()
Where above, upon removing the Address
object from the User.addresses
collection, the delete-orphan
cascade has the effect of marking the Address
object for deletion in the same way as passing it to delete()
.
有关级联的详细信息,另请参阅Cascades。
当Session
与其默认配置一起使用时,冲洗步骤几乎总是透明地进行。具体来说,刷新发生在任何单个Query
发布之前,以及在事务提交之前的commit()
调用中。当使用begin_nested()
时,它也发生在发出SAVEPOINT之前。
无论自动刷新设置如何,都可以通过发出flush()
来强制刷新:
session.flush()
通过使用标志autoflush=False
构造sessionmaker
,可以禁用行为的“flush-on-Query”方面:
Session = sessionmaker(autoflush=False)
另外,可以随时通过设置autoflush
标志暂时禁用自动刷新:
mysession = Session()
mysession.autoflush = False
一些禁止自动刷新的配方可在DisableAutoFlush中找到。
The flush process always occurs within a transaction, even if the Session
has been configured with autocommit=True
, a setting that disables the session’s persistent transactional state. 如果没有事务存在,flush()
创建自己的事务并提交它。在刷新期间任何失败都会导致所有交易的回滚。如果会话不处于autocommit=True
模式,即使基本事务已经被回滚,但在刷新失败后仍需要对rollback()
进行显式调用 - 这样可以保持所谓的“子事务”的整体嵌套模式。
commit()
is used to commit the current transaction. 它总是事先发送flush()
以将任何剩余状态清除到数据库;这与“自动刷新”设置无关。如果没有交易存在,则会引发错误。请注意,Session
的默认行为是“交易”始终存在;这种行为可以通过设置autocommit=True
来禁用。在自动提交模式下,可以通过调用begin()
方法启动事务。
注意
这里的术语“事务”是指Session
内部的一个事务性构造,它可以维持零个或多个实际数据库(DBAPI)事务。一个单独的DBAPI连接开始参与“事务”,因为它首先用于执行SQL语句,然后直到会话级别“事务”完成时才存在。有关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Managing Transactions。
commit()
的另一个行为是,默认情况下,它会在提交完成后超时所有实例的状态。这样当下次访问实例时,无论是通过属性访问还是通过它们存在于Query
结果集中,它们都会收到最近的状态。要禁用此行为,请使用expire_on_commit=False
配置sessionmaker
。
通常情况下,加载到Session
的实例不会被随后的查询改变;假定当前事务是孤立的,所以只要事务继续,最近加载的状态是正确的。由于Session
的行为与属性状态完全相同,除了不存在事务外,设置autocommit=True
在某种程度上对此模型起作用。
rollback()
回滚当前事务。使用默认配置的会话时,会话的回滚后状态如下所示:
- 所有事务回滚并且所有连接返回到连接池,除非Session直接绑定到Connection,在这种情况下,连接仍然保持(但仍然回滚)。
- 当它们被添加到事务生命周期内的
Session
时,最初处于挂起状态的对象被删除,对应于它们的INSERT语句被回滚。它们的属性状态保持不变。- 在事务生命周期内被标记为删除的对象被提升回持久状态,对应于它们的DELETE语句被回滚。请注意,如果这些对象在事务内第一个挂起,则该操作优先。
- 所有未被清除的对象已经过期。
在了解该状态的情况下,Session
可以在回滚发生后安全地继续使用。
当flush()
失败时,通常由于主键,外键或“不可空”约束违反等原因而自动发出rollback()
部分故障后可能会继续冲洗)。但是,flush过程总是使用自己的事务划分器,称为subsnsaction,这在Session
的文档字符串中有更详细的描述。这意味着即使数据库事务已经回滚,最终用户仍然必须发出rollback()
来完全重置Session
的状态。
close()
方法发布expunge_all()
,releases任何事务/连接资源。当连接返回到连接池时,事务状态也会回滚。